儿童4岁半起应每半年检查视力 每年暑假、寒假过后,很多家长发现孩子的近视眼不但未见改善,反而有加重趋势。这是青少年长时间看电视、电脑、无课间休息、生活无规律所致。 据最新一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的调研结果,小学生的近视发生率达22.78%;初中生为50.22%,高中生为70.34%,大学生则为76.74%。在1999年,我国中小学生中近视发病率跃居世界第二位,仅次于日本。眼科专家分析,课业负担重、用眼时间过长是造成青少年近视的主要原因。过去近视防治的重点年龄在9岁以后,现在则提前到孩子入幼儿园或小学就开始防范近视,即3-6岁。眼科医院的建议是:家长从孩子4岁起就应每半年检查视力,注意孩子视力是否正常,有无近视、斜视、弱视,早发现早诊治。 青春发育期最易发生近视 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对形成近视同样起作用。近视可大致分为两种:单纯型近视和病理型近视。其中,前者所占近视比例较大,受环境(作息习惯、读写姿势、光线太强或太暗等)影响较大,度数较轻,是可以预防的;后者所占比例较小,遗传为主要原因,一般发病早,度数高,一生中不断发展,不易预防。研究发现,近视发病有一定规律。首先,从种族上讲,黑种人发生近视较少,白种人也不多,犹太人和黄种人发病率高;其次,近视眼的发病与年龄关系密切,7岁前的儿童较少发生近视,进入学龄期后近视眼增多,青春发育期最易发生近视;再次,近视眼发病与遗传有关系,许多遗传学家认为近视眼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。 噪音甜食缺觉均可导致近视 近年,科学研究显示,还有一些因素参与了导致近视的过程。如: 1、噪音。当音响强度在90分贝以上时,眼底视网膜中视杆细胞区别光亮度的敏感性开始下降,识别弱光反应的时间延长。 2、矿物元素不足。钙、铬等矿物元素是保证儿童视力正常的重要条件。家长要多给孩子准备牛奶、蛋类、贝类、动物肝、牛肉等富含这两类矿物元素的食物。特别要提醒的是,加工过细的米、面会丧失80%的微量元素,多吃一些粗粮有益视力健康。 3、吃甜食太多。 4、睡眠不足。10-13岁的孩子应保证每晚睡足9~11小时。 5、电子游戏机。荧光屏上闪烁不定的画面增加了眼睛的负担,迫使睫状肌高度紧张,使晶状体过度屈曲,增加屈光度。时间一长,睫状肌可出现痉挛。 专家指出:不要急于给孩子配戴眼镜 父母在发现儿童近视时,不要急于给孩子配戴眼镜,首先应做的事是区分孩子是属于真性近视还是假性近视。 儿童因读书、写字姿势不正确或照明不足等因素,使睫状肌经常处于收缩状态。变凸的晶状体不易松弛。这时,远处平行光线进入眼内,经过变凸的晶状体较强的屈折后,其焦点就不再落在视网膜上,而落在视网膜前面,看东西模糊不清,医学上叫假性近视。假性近视,眼球前后径并没有加长,眼球结构也未发生变化,仅仅是生理机能的改变。一般建议不要配戴眼镜。经过及时治疗和注意保护,睫状肌放松,视力可以恢复正常。 如在假性近视阶段不引起重视,继续恶化,眼球的前后轴变长。这时眼球的结构发生改变,即为真性近视,就必须配镜矫治。 深圳市眼科医院推出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的“渐进镜片”,经患者试用后反映良好,具有明显的效果。 儿童得了假性近视后,除了注意和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外,还可以通过一些支持疗法与刺激疗法进行矫治。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:(1)眺望法:即每用眼一段时间后,尽量往远处看,望绿色树木更好。每日2次,每次15分钟。(2)雾法:每日戴+2.00+3.00的凸透镜(即200-300度的老花镜)一次,每次戴镜望远15~30分钟,连续10次为一个疗程,可反复进行几个疗程。(3)保健操:每天用眼一段时间后即可做一次眼保健操,使眼睛充分休息,消除视疲劳。 1、教育孩子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,防止眼睛感染。如:勤洗手,不用脏手揉眼睛。细小的沙尘落入眼睛时,马上轻轻眨眼,让泪水将灰尘冲出。如有草屑、小虫等落入,应马上闭眼,并求助大人,将上眼皮翻开,然后用干净手绢、脱脂棉等将其擦出或用清水冲洗出。带孩子游泳时,家长要注意水池的水质是否达标。在夏天光线过强时,孩子外出要戴墨镜、遮阳帽,保护眼睛不被紫外线灼伤。 2、教育孩子学会用眼卫生。(1)要有充足的光线。光线要从左上方射来,避免暗影。(2)姿势端正。对桌端坐,上半身要直,头不要歪,也不要过度前倾,更不要趴在桌上。(3)根据儿童的高矮购置桌椅,这样才能保证实现正确的书写姿势,使眼与书本要保持33厘米(1尺)左右距离。(4)防止眼肌疲劳,看书40分钟后要休息10分钟,看远处、做眼保健操。(5)儿童书写用的纸张应尽可能选用不反光、不透光的洁白纸张。(6)看电视时,人与电视机保持在荧光屏对角线3倍以上的距离,每看半个小时电视应让眼睛休息15分钟。(7)最好不玩电子游戏机。 3、注意孩子眼睛的营养,如食物中缺乏维生素容易发生夜盲症和干眼病;食物中缺乏微量元素铬和钙,容易患近视。平时可适当进食猪肝、羊肝,少吃辛、辣、油腻、甜食品。
|